更新时间:2024-04-17 16:18
江流(1922年7月—2017年1月30日),出生于山东栖霞,曾用名姜芝,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1922年7月,江流出生于山东栖霞。
193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
1939年,入读于胶东军政学校。
1939年3月—1940年,先后在胶东青联、栖霞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工作。
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9月,历任烟台市青联宣传部部长,潍坊特别市青年团市委书记。
1950年,历任山东省团工委委员、山东省团委秘书主任。
1951年9月,在中央马克思列宁学院学习,后留校工作。
1961年,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副主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研室副主任。
1981年5月,任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
1983年10月,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常委、教育长。
1985年11月,任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1989年12月—1993年10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党委委员。
199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09年7月,离职休养。
2017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江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思想,如下:
一、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这一理论命题。江流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怎样科学地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道路。要根据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来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要根据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来检验和修正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结合本国实际、理论要紧密联系路线方针政策、理论要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
二、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是全面的”这一理论命题。江流三个方面得出“社会主义是全面的”这一命题。首先,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真理是全面的,他不是片面的、狭隘的学说;其次,社会主义社会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来看是全面发展的社会,跟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后,要建设全面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就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全面发展。
三、进一步论证了“社会主义是发展的”这一理论命题。江流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十个结合”是科学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国情的新经验和党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四、系统论述了改革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江流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普遍的、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够生气勃勃的活力所在。离开了改革,社会主义社会就不能继续前进。改革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日益完善、日益成熟和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前进,改革一定要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前进;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变革的适当形式。
江流创建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
江流和范若愚等联合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界有研究的学者共同编写了《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一书,并成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教科书。
截至2017年1月,江流共指导培养了2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他们多数成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界的学术骨干,有的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江流是中央党校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界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人民日报》评)
“江流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界一代领军人物;他为人耿直、一身正气,品德高尚、意志坚定,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关爱青年、诲人不倦。他治学严谨,思维缜密,尊重实践,勇于创新,善于独立思考,从不人云亦云,呈现出大家风范、大师格局。”(金台资讯评)